科研动态

微生物所“RNAi介导的抗黄萎病陆地棉种质创新体系”成果评价会顺利召开

  •   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组织专家对微生物所郭惠珊研究员课题组创建的“RNAi介导的抗黄萎病陆地棉种质创新体系”进行科技成果评价。评价会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副所长主持,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荣祥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祯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张献龙教授,河北农科院植保所马平研究员,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简桂良研究员,以及石河子大学赵思峰教授、魏亦农教授、黄家风教授,新疆农垦科学院棉花所余渝研究员,石河子农研院棉花所秦江鸿研究员,新疆惠远种业刘雪峰董事长等新疆当地多名早熟棉育种及植病专家,棉种企业领导共11位专家,对郭惠珊研究员承担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重点课题《miRNA介导的抗棉花黄萎病新技术体系的建立》(2009ZX08010-001B)、《棉花黄萎病重要致病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 (2014ZX0800908B) 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作物病虫害的导向性防控-种间信息流与行为操纵》(XDB11040500)项目所取得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价。专家们通过对示范田的现场考察、成果支撑材料查阅、郭惠珊研究员工作汇报、专家质疑等环节,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首次明确了大丽轮枝菌的侵染结构并解析了其分子特征和致病机理;国际上首次发现植物-真菌跨界抗病RNAi新途径,并证明了利用RNAi介导的抗黄萎病陆地棉种质创新的有效性,培育的RNAi棉花新品系显示出较好的抗病性,整体研究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另外,为了推动课题尽快完成成果转化,微生物所郭惠珊课题组在新疆建立了棉花黄萎病、枯萎病田间工作站,东秀珠副所长、农业室主任方荣祥院士、课题负责人郭惠珊研究员共同为工作站揭牌。

    评价会现场

    成果评价会后全体专家的合影

     揭牌仪式

    专家田间实地考察

    责编 :蔡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