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聚焦

“2018中国创新50人论坛”在北京召开

  •   9月16日,“2018中国创新50人论坛”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本次学术论坛的主题为“创新驱动、军民融合与高质量发展”。论坛由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和军事科学院评估论证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军民融合专业委员会协办,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承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陈锐研究员、军事科学院评估论证研究中心主任游光荣研究员主持论坛。

      陈锐为论坛致辞,与会专家从军民融合政策制度、探索突破、创新体系、做法启示、技术发展、智库建设、示范区建设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主题演讲。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方新教授、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部原部长吕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朱俊强所长、北航军民融合政策法规研究中心杨君琳教授、兵器科学研究院科技委吴明曦副主任、国防科技大学曾立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柳卸林教授、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院曹晓阳副主任、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计宏亮高级工程师、军事经济研究杂志马惠军主编、国防大学荣昶教授等18位专家针对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军事科学院、兵器科学院、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院、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等国内高校、军工领域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陈锐对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背景和内涵做了详细讲解,并提出用军民融合激活科教融合,建设专业型的双创中心,使科研产生创新红利。杨君琳教授指出卫星导航立法是一个漫长的进程,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应用推广、安全保护等是立法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朱俊强指出,我国航天发动机技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应当沉淀下来去研究发动机技术。吴明曦对我国军民融合中存在的军民兼容性设计、交流机制和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给出相关解决方案。吕薇研究员从技术创新链、产业链、企业层面、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具备的特征,提出要分类分阶段推进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军民融合。曾立介绍了美国、以色列、苏联、日本等发达国家关于国防科技和军民融合的重要报告和典型经验案例,并指出,要重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柳卸林从国防军事冲突、全球视野、技术研究几个角度来就“军民融合创新“进行了国际视角的分析。曹晓阳以DAPRA技术为例,介绍了对军民融合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一些思考。游光荣指出,未来军民融合智库将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有更多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交流与成果产生,也需要更多政策制度的引领和规范。计宏亮认为智库是一种相对独立于政治体制之外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主要功能是“出思想和出声音”。马惠军从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角度对军民协同创新激励机制进行了报告。荣昶针对高等教育如何助力军民融合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互动。


      最后,柳卸林从创新重要性、组织建构、制度建设、平台建设、研究工具等方面对论坛进行了总结。

      “中国创新50人论坛”自2015年首次举办,迄今已召开了分别聚焦“创新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态势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平台经济与中国制造的未来”、“推动区域创新,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关于加强我国高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战略议题的5期主题论坛,同时围绕“中等收入陷阱与创新驱动发展”、“智能技术与智能社会”、“新工业革命与创新驱动发展”、“校企关系——从加州大学系统中得到的经验启示”、“产业振兴政策的比较分析”等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热点开展了5次高端研讨会。“中国创新50人论坛”已逐步成为在国内外创新政策领域具有广泛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公众影响力的高端科技智库论坛。

    责编 :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