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聚焦

【新华社】157张PPT,千余个知识点 科学家的思政课让学霸们“抬头”

  •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陈芳、董瑞丰)2个小时,157张PPT,横跨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物理、化学、力学等多学科1000余个知识点。18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的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让听课的学霸们“抬头”。

    张杰院士讲思政课

        当天,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的礼堂里,宽大的教学屏幕上打出一组历史与哲学的命题——“影响文明起源的因素有哪些?推动文明进步的力量是什么?”等。

        聚光灯打在讲台上,张杰面对700余名学生,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讲到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从中国古代思想智慧讲到当代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思政课按照专业课的标准讲。”这是学生们对张杰院士思政课的普遍感受。大家表示,不同于以往“先立论再论证”“解释型”和“注释型”的思政课,这更像一堂科学前沿讲座。

    张杰院士讲思政课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高远坤说,张杰院士从问题群出发,用逻辑推导的分析方法解决问题,列出大量数据、图表和引证,感觉特别有说服力。

        思政课“抬头率”不高,是长期以来困扰高校的一个问题。教育部门专家曾分析原因:“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所以亲和力就差了。

        “科学研究注重科学方法,面对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等更为宏观、纷繁复杂的主题更要讲究方法。”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庭大说,张杰从问题出发,通过对长时段历史和大范围空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关联进行分析,这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交流环节学生提问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任定成表示,张杰的思政课,教师们感受最深的是方法。“在国科大,用做科研的方法和精神讲授思政课,把思政课当成专业课来讲,就解决了‘亲和力’问题,思政课‘抬头’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张杰院士回答学生们的提问

        这不是张杰第一次讲思政课。就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的11年间,张杰曾多次讲授思政课。2017年调任国科大党委书记后,张杰继续以科学家的身份登上思政课的讲台。

    责编 :陈俊佑